贵州酒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商末周初。贵州各族人民在长期酿酒、用酒的过程中,也形成了饶有风趣的酒礼酒俗,创造了绚丽多彩的贵州“酒文化”。 漫若山花的贵州酒俗,是民族风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种种用酒活动中,可以窥见苗岭山区、夜郎故地的历史文化、人生礼仪、禁忌信仰等风土民情。多侧面、多层次的反映出了贵州高原古往今来的社会生产、社会制度、社会历史、社会文化与文化心态。 贵州的美酒产地众多,民族多样,风情文化精彩纷呈。黔北的遵义地区是贵州的文化之乡,除具深厚历史底蕴的“播州文化”、“沙滩文化”外,还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所带来的“长征文化”和赤水河两岸的“美酒文化”等等。这些文化既各具特色,又相互交融。 黔东南地区则是苗族、侗族的主要居住地,民族风情浓郁,形成了生活化的少数民族酒文化,在艺术、礼仪和劳作上都有众多的体现。“台江姊妹节”、“苗山鼓藏节”、“凯里芦笙节”、“榕江西瓜节”、“从江碰柑节”等节日无不以酒为待,以酒为歌。这些少数民族世代自酿低度糯米酒,自酿自饮,接物待客,体现着他们坦诚、朴实、热情的处世原则与价值观。 而在黔西南地区,是布依族的聚集地,其村寨多依山傍水,靠近河谷平坝。布依族同样是好酒的民族,酒是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他们的“三月三”、“六月六”、“查白歌节”等节日中,酒都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酒,在贵州各民族的生产、生活、社交等方面是一种重要的饮食文化。在这里,酒与贵州各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相掺和,是丰富多采的文化载体。 贵州酒俗趣览 在贵州,有不少富于趣味的用酒习俗,体现了各民族生活化、性格化的一面。这些习俗,真切的反映了酒与人之间的血脉相连,为黔酒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点睛之笔。 姑娘酒 侗族和苗族都有酿制姑娘酒的习俗,即女儿出生时,马上为她煮一坛甜酒,然后将其窖在地下或埋在池塘底,待其长大成人,婚嫁之日才开窖启用。姑娘酒由于长期窖藏之故,酒液高度浓缩,色泽绿中透红,酒香浓郁持久,酒味甘甜醇和,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佳酿美酒。 讨八字酒 布依族婚俗中盛行讨八字酒习俗。即在定婚期前,男方家的媒人要到姑娘家来讨八字,女方家则要在堂屋中的神案前摆上八碗酒,并将姑娘的年庚生辰八字写在一张纸上,压在其中一碗酒的底下。当媒人端起一碗酒,而酒碗的底部没有八字时,就必须把这碗酒一饮而尽,如此反复,直到选中压着八字的酒碗为止。 栽花竹酒 苗族家庭中,婚后无子或小孩体弱多病者,为求子或消灾祛病,多用栽花竹酒这一形式。栽花竹酒要请当地的巫者主持。家人从山上竹林中挖取两株连根竹,栽在自家房屋中柱的旁边,还要请十二位上有父母、下有儿女的有福之人参祭,并由主人家以酒肉盛情款待。然后在所栽花竹的根下埋一坛密封好的米酒,使其终年不干,以示吉利。 滴酒祭祖 水族待客请酒,无论什么场合,都有一个滴酒祭祖的习俗。主客入席坐定后,由座中辈份年岁最大的人先执筷,执筷者会用筷子蘸一滴酒洒在桌面上,以示敬祖。随后,主人双手捧杯将酒敬给客人,客人则要接过酒杯放在桌上,亦用筷头蘸酒祭奠。 敬客酒 黔东南地区的苗族敬客,先由男主人向客人敬酒,每人必须先喝两杯,寓意“你是用两只脚走来的”。待到一定时候,男主人便同姑娘、媳妇们一起上阵,手持酒海(盛酒的土钵)、酒碗站立在客人身后以歌敬酒。如果要挽留客人住下,妇女们就会选择一“关键人物”下手,将其灌醉,使得客人“群龙无首”,只好乖乖留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