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冠黔人国”,是清代大儒郑珍对贵州美酒的赞誉。在这片中国西南的神奇之地上,美酒的故事如赤水河一般流淌不绝,一醉千年。那么,在这个酱酒的国度里,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美酒密码呢? 地理解码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贵州境内山脉众多,北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中南部有苗岭横亘;东北向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西部则有乌蒙山,为贵州境内最高点。 此外,贵州的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地貌面积达10908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且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布明显,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水系方面,贵州的河流多处于长江和珠江的上游交错地带,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全省水系顺地势由西部、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分流。在分水岭苗岭以北,主要河流有乌江、赤水河、清水江、洪州河、舞阳河、锦江、松桃河、松坎河、牛栏江、横江等;以南则有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打狗河等。 在气候上,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较为温暖湿润,为微生物种群的丰富性和活跃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天时和地利,在贵州的版图上点缀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美酒窝”,它们在自然的钟爱下,淌出了风味各有千秋的甘琼,让醉人的酒香远飘万里。 美酒窝之茅台镇:茅台、国台 茅台镇位于仁怀市城西13公里处的赤水河东岸,东经106°22″,北纬27°51″,依山近水,坐落在寒婆岭下,马鞍山斜坡上。 茅台镇地处赤水河谷地带,地势低凹,海拔为400多米。 茅台镇的地层由沉积岩组成,为紫红色砾岩、细砂岩夹红色含砾土岩,其形成时间已超过7000万年。受海拔高度和岩石风化后成土母质的影响,茅台镇地区的紫色土广泛发育,一般厚度在50厘米左右,酸碱适度。土壤中砾石和沙质土体含量高,渗水性很好,地下水、地表水通过红壤层时,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被溶解,经过层层渗透过滤,形成清洌泉水。 茅台镇冬暖、夏热、少雨,年均气温为17.4℃,夏季最高温度达40℃,冬季无霜期长,温差小。年降雨量仅800—900毫米,日照时间属贵州省内高值区。 炎热、少风、高温的小区域气候,使微生物群易于生长而不易被刮去,从而得以大量参与酿酒过程,为茅台镇所产的酱酒提供了绝佳的口味。 美酒窝之习酒镇:习酒 习酒镇地处黔北赤水河、桐梓河交汇河畔,位于川南古蔺县东部,习水县南部,北靠名城遵义,与四川郎酒厂隔河相望。赤水河、古盐道、“四渡赤水”的雄关要塞和千奇百态的喀斯特地势地貌构成了习酒镇独特的地理人文景观。 习酒镇境内风光秀丽,气候温和,资源丰富。全镇地势呈立体分布,北高南低,地貌多为喀斯特石灰岩发育地形,天然溶洞星罗棋布,别树一帜。其中较为著名的景点有被称为“贵州小石林”的三元石林和长征文化圣地二郎滩等。 在酿酒方面,习酒镇以优质清泉、本地高粱和丹霞石材窖池见长,除了优越的自然条件之外,良好的交通、丰富的矿藏资源、充沛的能源供应以及红色革命文化也在其他方面为生产和销售带来了便利。 美酒窝之清溪镇——青酒 青溪镇地处镇远县东部,距县城43公里,处于镇远小区与玉屏小区的岩性过渡地带,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其岩溶地貌在岩层出露地区较为发育,千姿百态,岩溶溶洞和暗河较多。 由于地质构造和溶蚀、侵蚀、剥蚀的作用,清溪镇内的土壤、水文和植被呈现出差异性特征。其中,东南部属低山丘陵和宽谷盆地,地势平坦,利于种植;,有8条大小不等的溪流注入舞阳河,水资源丰富且开发利用价值高;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均气温为170℃。 优良的水质、土壤和气候为清溪镇的酿酒工艺创造了条件,而众多的溶洞,更是因其天然恒温成为了藏酒的“宝库”,使酒体更为醇厚,成就了青酒的“洞藏”名声。 美酒窝之金沙县:金沙回沙酒 金沙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市东部。东以偏岩河抵遵义县,西、西南界渭河枕大方县,西北濒马洛河联七星关区,东南达乌江与修文县、息烽县,隔野纪河与黔西三县接壤,北临赤水河与仁怀及四川省古蔺县交界。 金沙县夹在乌江与赤水河之间。地跨东经105°47′-106°44′,北纬27°07′-27°46′。县内低山地貌面积较大,海拔600-900米的区域约占总面积的3932%。气候的主要特点为温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其昼夜温差大,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日照较少。春季回暖较早。 丰茂的林泉和适合的气候为金沙县创造了良好的酱酒酿造条件,而温泉的存在,更是带来了独特的,有利于酒类微生物繁衍的小环境,使其酿造出的酱酒别具风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