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蒙启良:中国白酒应主动走向世界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白酒的消费群体和饮酒习惯都在改变,讲究酒量的时代正被讲究酒品的时代所取代。在扩大中国白酒国内市场空间的同时,有必要开拓空间巨大的国际市场。实际上,中国白酒一直被国际消费者所青睐,但在国际上的市场份额却很低,可以说中国白酒完全被低估了。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白酒在国际标准、品质分级和品牌认证上,没有得到世界级第三方认证机构的公认,竞争优势、领先地位没有在世界市场上得到彰显。 中国的白酒历史源远流长,有数千年的灿烂文明,而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开放的世界。民族品牌要走得更稳、更好,不但要有走出去的决心和勇气,更要充分凝聚其文化张力,张扬文化魅力,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文化融合。大家都知道,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让中国的茅台酒香飘四海,誉满全球,第一次让国人认识到中国白酒应该在世界舞台上展示自己。今年是巴拿马万国博览会100周年,中国白酒更应该积极主动地走向世界,在通过国际市场扩大白酒产能的同时,建立中国白酒的世界品牌声誉,传播中国悠久的白酒文化。 远景咨询总经理李童:酱酒需要抛开两个认知错误 “酱酒”一直是一个行业内的称呼,因为很多消费者是分不清香型也不关注香型的。但由于茅台的缘故,行业内喜欢把酱酒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来看待。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我不太赞同这样的称呼,否则浓香型我们是否该称呼“浓酒”,清香型是否该称呼“清酒”?酱酒的称呼纯粹是站在一个内部视角的,就是以企业自我为中心。 但当前的形势恰恰需要企业具备外部的视角,那就是以消费者为中心。既然消费者分不清香型,也不关注香型,过于放大香型的概念,其实意义不大。 由此,酱酒企业要发展,首先需要抛弃两个基本的错误认识:第一,就是茅台再好,跟你没有任何关系;第二,茅台的成功与酱酒是否能发展起来没有任何关系。 从这个认识的角度上讲,我认为酱酒企业要发展,第一步就是去酱酒化。企业不要主观认为自己是酱酒就了不起,就高人一等,而是要和其他所有香型一样,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没有什么特别的酒企。因为消费者不是以香型来选择白酒的,所以香型本身的优势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从区域的角度上,黔酒和川酒一直选择的是基本相同的一条发展道路,那就是“香型化+全国化”的发展模式,但伴随着整个酒水环境的变化,这种发展模式日渐颓势,因为消费环境和竞争环境都已经发生了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