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果园7000万美元C轮融资创国内生鲜电商融资之最。生鲜是公认的烧钱生意,但京东认为看到了借O2O 降低成本的可能性 (记者 屈运栩)“我们对天天果园可谓三顾茅庐。”京东副总裁常斌在5月25日天天果园的融资沟通会上称。会上,京东和天天果园宣布了近期疯传的投资事宜:京东领投天天果园C轮7000万美元的融资。天天果园称,这一融资额创国内同业之最,也是第一次引入战略投资人。 京东之外,投资人还包括海纳亚洲创投基金曾多次站台为京东的生鲜品类打广告,但往往只打应季“爆品”,并未形成长期的生鲜供应链,销售也多靠短期流量支持。 发布会现场,常斌和王伟都多次提及生鲜供应链的重要性。常斌透露未来京东鲜果的上游供应将完全交给天天果园。 生鲜,尤其是鲜果电商的供应链有多难?早期,中国生鲜电商往往依靠大型贸易商,甚至依靠地区性的农贸批发市场起家,做的是简单的线上渠道和线下配送。但从2013年开始,各家陆续打出进口直采旗号,纷纷出国选货。 今年,王伟谈下了美国一个很少见的樱桃品种Cherry bomb,这种樱桃在美国本土的供应量和时间都非常短。为了这个品类王伟跑了当地三年:“去年他们没有给我,今年终于给了。”目前,天天果园全年的鲜果品种(SKU)大体有200多种,每一季40到50种。 生意接触容易谈成难,王伟指出,世界各地政府和农业协会会为各家进入供应链的商家牵线搭桥,但能否谈成还取决于当地的农户和农业公司:“我们也见过国内土豪带着一箱箱钱去,但对方不卖,国外的农场看重的不是钱,也不在意你是不是国字头的电商企业。” 天天果园的供应链选货团队只有4、5个人,往往是王伟亲自带队去和农户谈,很多引进的水果品类甚至没有中文译名,而是由天天果园来命名:“我们在很多国家谈供应链,几乎没怎么遇到过国内同行。” 京东通过天天果园快速深入上游供应链意图明显,为什么选择此时投资?对此,常斌告诉财新记者,早在2013年他做投资人时期已经接触天天果园,但当时生鲜电商刚起步,各大电商的损耗率非常高。 常斌到京东做投资后,天天果园再次进入视野。实际上,过去一个月,京东密集宣布投资OTA(在线旅游中介)服务商途牛以及软件行业龙头金蝶,在BAT等互联网巨头之后通过投资快速圈地。这次投资天天果园,常斌认为是延续了“在各个品类和最强的人”合作的原则。 然而,和OTA、软件行业已经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并实现盈利不同,生鲜领域是公认的烧钱生意。王伟承认,天天果园目前仍未盈利,一方面是冷库等固定资产投资巨大,另一方面也是供应链流程一直完善却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 鲜果电商的一大考验是农业,而即使是现代农业将天气等因素将至最低,仍免不了靠天吃饭。2014年,天天果园做美国加州的樱桃就曾遇到麻烦,加州炎热,产量锐减70%,且品质不及往年,但天天果园对樱桃的预售已经开始。最后,王伟一方面要求供应商保证品质,一方面各地调货。而这样的例子并不罕见 。 对于品质和供货期的高要求务必带来成本提升。天天果园副总裁陈嘉杰指出,公司设计的全套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更为高效的调配:“但这些东西给别人他们用不了,因为我们的团队是一路实践出来的。”他也指出,目前鲜果电商在中国尚处于用户教育阶段,未来一旦市场成熟,天天果园这样的供应链能力会成为最早盈利的生鲜电商。 京东看重的显然不是盈利,常斌对财新记者称,电商正在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卖原来无法电商化的品类,比如车、房等;另一端是越来越介入日常的品类,过去电商无法配送的毛利率低的日常产品。现在随着客单价提升,日常用品成为电商布局重点之一。 常斌称,2013年没有投天天果园不是因为没有需求,而是成本太高;而现在因为O2O,京东看到了成本降低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