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财经讯(李伟 丁磊) 为实现零售板块一年内扭亏的目标,华润系内部将进行资产腾挪。 腾讯财经《资本论》获悉,正在停牌中的华润创业(00291HK)或计划将旗下华润堂等医药零售资产出售给兄弟公司华润医药,目的是为处于亏损中的零售业务“止血”。 之前的4月8日,华润创业忽然宣布停牌,理由是公司涉及非常重大的出售事项及关连交易。 有消息人士对腾讯财经表示,华润集团有意重整华润创业旗下亏损的零售业务,目的是实现华润集团董事长傅育宁希望的,零售板块能在一年内“扭亏持平”。 而华润创业旗下华润堂等资产易主,正是出于这一目的。截止发稿当日,华润创业仍然处于停牌状态。 高速扩张致亏 据其财报,华润创业2014年综合营业额同比增长154%至1689亿港元,但基础综合亏损794亿港元。 过去几年高速扩张所致,被认为是华润创业亏损的主要原因。2013年时其净利润还高达1642亿港元。 于香港上市的华润创业,主营业务包括零售、啤酒、食品和饮品。 工银国际分析认为,华润创业的亏损是长久以来着重扩大规模、轻视改善盈利能力的结果,例如收购规模巨大但利润率低的中国Tesco及金威啤酒。这种策略令华润创业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加但盈利能下持续下降。大卖场业务方面,高速扩张导致新店地点较差,供应链复杂,店铺经营成本高企。 如果分业务板块看华润创业2014年业绩,其中占比最大的零售业务,受益于收购内地Tesco门店,零售收入同比增长151%,门店数超过4800间;但重整门店及Tesco的亏损造成的负担也是沉重的,华润创业为整合Tesco内地业务拨备了8亿港元,以帮助关闭效益和前景欠佳的店面,这使得零售板块录得1359 亿港元亏损。饮品业务同比增长354% ,主要由怡宝销量增长带动。啤酒业务录得134 亿港元亏损,原因是广告推广费用上升。 资产腾挪为奉命扭亏 2014年4月,原招商局集团董事长傅育宁调任华润集团,接替落马的宋林任董事长一职,他希望零售板块能在一年内扭亏。 零售业务收入目前占华润创业总收入来源的约2/3,是最重要的现金流来源。 但华润创业旗下零售板块品牌众多,包括华润万家超级市场、中艺、华润堂、药妆店采活VIVO、太平洋咖啡等。截止2014年底,华润创业经营的4800 间店铺,其中约85%是直接经营的。2014年,其零售业务的同店销售按年下降了26%。 本次可能被出售给华润医药的华润堂,是专门提供健康品和服务的连锁店,在香港及大陆共拥有超过140家店。华润堂零售的产品包括中药滋补品、中西成药和个人护理品等。接手方华润医药,原本也拥有庞大的药品零售终端,自营连锁药店和销售网点近1000家。2013年,华润医药商业销售规模位列中国医药商业第二位。 此前,华润创业在年报中也承认,零售业务在整合期间业绩表现会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盈利能力较为反复。但公司预计零售合资公司的整合、扩张与转型将协助零售业务长远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