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莎百货“中国劫” 今年8月前将关闭5家中国门店,在华七年从未披露销售业绩,一直拒绝向媒体回答“是否盈利”的问题。 时代周报记者 赵妍 发自广州 玛莎百货正处于喜忧参半中。 4月3日消息,在经历大约连续四年的下滑之后,英国最大连锁零售商玛莎百货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也提到了“在中国本土找合作伙伴”、“百安居中国将实现合资模式”。 随后的12月,物美集团与翠丰集团签署正式协议,以14亿元收购翠丰集团旗下中国百安居70%的股权,翠丰集团在合资企业中将保留30%股权。 外资企业寻找“合作伙伴”这一策略在国内媒体报道中往往被赋予负面色彩。 就在玛莎百货发布上述“合作伙伴”战略声明之后,上海中国市场研究集团的雷小山直言,该声明表明,玛莎中国正陷入麻烦之中。“他们基本上是承认了失败,不过他们不能直说。相反,他们说的是他们有必要通过合作伙伴获得增长,由这些合作伙伴为他们带来资金。”雷评价道。 不过,零售行业内对上述现象作出的解释则相对积极。星球零售分析师邱裕君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大部分外资企业进中国都会找一个了解中国本地市场的合作伙伴。一是了解中国当地消费者,二是在中国的政府公关、媒体和其他社会关系也都是非常关键。外资百货作为一个群体,他们有他们的知名度,但除此之外在中国什么都没有。而关系网在中国还是很关键的。” 楚睿商业董事长黄文杰则进一步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即便是中国本土百货企业,比如江浙一带的百货业巨头,进入到武汉等华中市场,也会有找当地合作伙伴的想法。因为在自己熟悉的地域,招商等工作可以一呼百应,但是到了不熟悉的市场,一样面临困难。这其实是零售百货业区域拓展的普遍手法。” “广州”或成新机遇 在徘徊了七年之后,玛莎的中国业务是否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结果尚无法预期。不过,如今玛莎在中国战略上一个显著的转变是,其在中国区域布局上已悄然发生变化。 “作为中国战略新阶段的一部分,我们将在2015-2016年继续进入中国的重点城市如北京和广州。”玛莎中国业务的发言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说,“玛莎在上海金钟广场和南京西路的旗舰店表现良好, 我们相信旗舰店模式的成功经验能帮助我们进军广州等新城市。” 而玛莎此前只专注于上海及其周边地区。这一点在其进军中国大陆市场后的历年年报中均被强调。 尽管玛莎方面对位于广州的新旗舰店位置仍处于保密状态,不过广州正佳广场方面近日已通过媒体对外发布消息确认了玛莎将进驻正佳广场的消息。 时代周报记者从零售行业内获得消息则显示,玛莎此前多次传出进入北京市场的消息,而且对于北京市场聚焦的王府井商圈这样的物业兴趣浓厚。 在楚睿商业董事长黄文杰看来,进军广州市场或将为玛莎中国业务带来新的机遇。而玛莎在香港的运营模式,或将为其开拓广州市场指引方向。 “比较乐观地说,我认为玛莎在广州市场还是很有机会的。”黄文杰说,“玛莎在香港市场已经证明了自己能够经营成果,按照惯例来说,在香港市场能够取得成果的企业,往往能够被华南市场接受。首先是两地市场在文化上更为接近,其次是在品牌知名度上,也间接通过香港能够有所培育。” 黄文杰同时指出,“大部分外资百货企业进入大陆市场,首选的往往是北京或上海。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一点,同样为一线城市的广州,无论在外资百货企业,还是国内零售百货业,竞争都不及北、上激烈。这也给进入广州市场的企业,带来了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玛莎在香港的业务一直被玛莎方面称为“具有持续性的强劲表现”。玛莎同时还对外公布,计划于2015-2016年间对香港的门店进行翻新,并将继续加大对食品业务的投资,在香港便捷的旅游景点与市区开设更多食品零售商店。 “玛莎已于2014-2015年间在香港开设了三家食品独立零售门店,市场反响良好,每平方英尺的销售额与其在英国本土表现最好的食品专卖店相当。”玛莎新闻发言人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