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去年的反垄断风波后,国内洋奶粉市场一直颇为沉寂。这一情况近来开始发生变化。先是2月份美素通过产品升级的方式进行涨价;3月4日,多美滋又宣布产品降价。业内人士表示,今年将是婴幼儿企业与行业自我整顿的一年,洋奶粉涨价应该不会成为市场主流。 个别洋奶粉降"身价" 昨天中午,桐城路一家母婴店内,销售人员正在向选购的顾客推荐一款多美滋奶粉:原价198元,升级后的新版价格为178元。"不是过期的?""真的降价了?"有顾客表示疑惑,"洋奶粉不都喜欢涨么?现在降价倒是不多见。" 记者从多美滋方面了解到,该公司确实对近日上市销售的升级产品进行了降价。至于原因,多美滋方面表示是"内部消化一些成本压力,让利给消费者".而有业内人士表示,降价与挽回市场地位和消费者信心不无关系。去年,多美滋遭遇恒天然"肉毒杆菌乌龙事件"等多个负面事件,销量下滑。 乳企忙着"自我调整" 然而,多美滋此番降价,也未必就是一个信号--昨天记者从多家外资品牌乳企业获悉,目前尚无降价计划。 事实上,洋奶粉涨价主观意愿依然强烈。上个月,美素佳儿宣布对旗下部分升级产品涨价4%~10%.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或是为了维持品牌的高端化。 不过,今年洋奶粉涨价可能会更谨慎。一方面,今年以来全球主要乳制品出口国奶价连续下跌,乳企压力相对减小;另一方面,由于"恒天然事件",更多品牌首先要恢复消费者信心。此外,今年是新版审查细则等多项新法规文件的落实年,企业进行自我调整或会成为"最忙的事";而反垄断调查,也会让他们慎言涨价。 |